都市人逆境耕作的成果

近日,有幸訪問了余國光先生,一位以自家住所為基地,成功復活了一片被瓦窰頭硬土所困的土地,種植出豐收果樹的農夫。這位堅毅的農民哲學是愚公(余)可以移山,石頭硬,它期待成翡翠,地硬也能夠種翠玉瓜,百樂果(番石榴),他不斷努力開發每一塊土地,用手工堆肥和沙子進行改良,並將自家多餘的農作物慷慨分享給鄰居和社區。以下是我們的專訪內容。

開墾土地

余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他的種植地點,位於天后古廟附近的瓦窰頭。這片土地原本是用來燒製瓦片的,泥土非常硬,一般情況下並不適合種植。然而,余先生通過堆肥和人工開墾的方式,成功復活了這片土地,使其能夠種植出豐富的果樹。

在開墾土地種植時,余先生選擇了人工開發而非使用機器。雖然機器效率較高,但由於種植地點有限,機器無法進行有效的開墾工作。因此余先生投入了多年的時間和精力,像愚公一樣慢慢地一塊一塊地開發土地。余先生回憶起自己的外父曾經種田的經驗,但他們通常只種水田,不會使用泥土較硬的土地。現在余先生的果樹已經種植了十幾年,並且一直不斷收穫。

自給自足

最近,余先生豐收了大量的木瓜,以至於他不得不將它們派發給鄰居和朋友。他擁有十幾棵木瓜樹,並購買了額外的土地種植蔬果來實現自給自足。他的農作物甚至多到他們家吃不完,其中一些果樹生長得非常健美,尤其是番石榴樹。番石榴樹的根部比較能夠生長在硬土中,即使是如此困難的土壤,番石榴樹的根部仍然有機會茁壯成長。

然而,並非每一種植都能成功,例如余先生提到的一棵宮粉羊蹄甲樹,雖然在最初兩三年很茂盛,但之後因為樹根生長範圍不足,不能有效抓緊泥土,結果無法生長。余先生將自己的經驗歸功於堆肥和人工開墾。他認為種植是一門學問,他自己也是在實踐中學習的,作為一個都市人,他以自己的經驗證明了家庭種植的可行性,將農作物分發給學校和老人中心,為社區做出了貢獻。

余國光先生的農耕奇蹟不僅體現了他的毅力和智慧,也向我們證明了在困難的環境中,只要有恒心和努力,就能取得豐收。他的故事可以激勵更多都市人關注農業,並嘗試在有限的空間中種植自己所需的農作物,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。

閱讀更多